张松 官方网站

http://zs.zxart.cn/

张松

张松

粉丝:161508

作品总数: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画家张松,号庐州师山堂主,1952年8月生,芜湖人,祖籍桐城。先后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国画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班。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组织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学艺...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以自家笔墨写山水魂魄----读张松先生的山水

     初识张松,是在省文联的一次全委会上听他发言。他嗓门大,谈起美协的工作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却又要言不烦干脆利落。在那样的场面,能够有那样一副游刃有余、应付裕如的派头,一看就是能干人。


     张松的能干,不仅在安徽美术界众所周知,就是在全国美术界的不少人中也是闻名遐尔。这些年来,张松一直担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除美协本身的日常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外,几乎每年都促成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安徽举办一到两次大型美术活动。从2002年“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到“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黄山中国美术论坛——中国百年水彩研讨会”;从2005年的“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暨美术特展”、“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研讨会”,到2006年的“第二届黄山中国美术论坛——当代山水画发展研讨会”等,这些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大型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在安徽成功举办,扩大了安徽的影响,有力推动了安徽的美术工作,同时也留下了安徽美协对全国美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佳话。承办这些展览和活动,需要有创意和气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需要筹措难以解决的大笔经费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这对任何具体操办者来说,都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然而,这一切对于既是主要策划人又是主要执行者的张松来说,似乎都不是什么难事,在他的穿针引线、纵横捭阖之下,一次次大型展览和研讨活动不仅都如期举行,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普遍好评。难怪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大为在《张松印象》一文里,称赞他“是一位在全国美术界范围内有影响的省级美协秘书长,是一位有影响、有能力的文化事业活动家”。


     张松的艺术,也同他作为美术活动家一样精彩。早就听说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就以军旅画家名世了,他那时创作的长达180米的通景长卷《华夏万里边关图》,曾在美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虽然至今无缘见到这幅鸿篇巨制,但从题材、尺幅和当年能够在北京展出的状况看,那一定是一幅气势宏伟、震撼人心的力作。近读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张松画集》,可以清晰看到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绘画道路上大胆探索、执著追求的轨迹。简略说来,这轨迹突出显示了他绘画上的三个特点。


     其一,张松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色彩的画家。综览《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张松画集》170余幅作品,不论是画于90年代初的《大峡飞瀑》、《逆流而上》、《山水小品》,还是近一两年画的《江南秋色图》、《雨后聚新瀑》、《松月泉鸣图》等,从构图到笔墨都很少看到模仿某家某派的痕迹,而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个性色彩。他自己说:“艺术心灵的冲动,来自于我眼中的世界”。这句艺术自白,无疑含蓄地宣布了他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来创造自己的艺术世界。如果说,他90年代初的作品在横扫竖抹中以富有力度的笔势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山水;那么,他近年的创作则更多地在注重笔墨趣味中通过山与水的交融对比来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尽管他的山水画从90年代至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这变化之中又保持了自己一以贯之的风格特征。这就是始终注重画面的苍雄朴茂之美,注重山之浑厚凝重与水之清澈灵秀的对比映衬之趣。棠樾在谈论张松山水画的特点时说,“他的江南山水画图,秀丽和灵动自不必说,又融入了北方山水的苍劲和厚实,从而别具特色自成一格”,可以说抓住了他山水画的重要风貌特征。


     其二,张松是一位艺术上走向成熟的画家。山水画自唐宋起成为中国画的独立画科,少说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经营构图到笔墨技法,前人总结出了许多固定的程式和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丰厚而宝贵的传统,同时也对后人超越前人设置了不易跨越的障碍。张松从一开始画山水画,似乎就没有从简单地描摹古人山水入手,因而也很少受古人表现程式的束缚。他曾就学于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广泛的美术知识。他90年代初的山水画,尝试用或简约或繁复的图式、或粗放或厚重的彩墨,使自然山水洋溢着激越奔放的豪情,努力追寻一种给人强力视觉冲击力和新鲜审美感受的艺术效果。然而,他不久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作品虽然从构图到笔墨都跳出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框框,但也与传统山水画断绝了历史血脉和文化联系,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不过是用国画材料画出的带有西方现代派因素的彩墨画而已。于是,他对自己大胆却并不成功的画法进行了果敢否定,又迈上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艺术寻觅之旅。多方尝试、苦苦追寻后,他在《西部雪域》、《春绿小岛分外娇》中感悟到了某些自己所要找寻的东西,至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画出《春雨潇潇》、《水乡秋韵》、《水墨江南》以后,他终于发现了既与自己性情气质相契合,又有较好画面美感效果的山水形态和表现手法。仿佛出家人踏遍许多山山水水之后终于找到建筑自己庙宇的理想之所,他在这里打桩圈地,开始精心营构自己的山水家园。经过这几年反复摸索和不断完善,带有明显“张记”特色的江南山水画,已越来越受到美术圈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和称赞,同时也标志着他作为一个成熟的山水画家已逐渐得到大家的广泛接受和认同。


     其三,张松是一位在山水画上有开拓精神的画家。传统山水画构图或重峦叠嶂、厚实葱茏,或枯树寒水、萧疏冷寂,或在两者之间调适,以求变化拓展。张松的江南山水画,虽然每幅都以山水为主体,但他所画的山却从来不是崇山峻岭或峰峦全貌,而是截取山之一角或聚焦一两段山体,将其十分醒目地布置在画面的突出位置,以近山远水、或近水中山、或山水错叠、或四周环水等变幻多姿的组合图式,山水呼应,错落有致,尽显锦绣江南山水交融的动人风光。在这里,清澈明净的水边或曲折萦回的江中,突兀耸立起怪石嶙峋的山崖或郁郁葱葱的山脉,加强和彰显了画面的对比力度,使之既有咄咄逼人的雄放气势,又有灵动秀美的清雅之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松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和刻画,并不采用传统程式化的皴法、点苔等技法,而是在用中锋勾出山石轮廓后,仍以中锋和侧锋并施勾勒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那些纵横交错、疏密相间、浓淡相宜、枯润相济的不规则网状线条,似皴非皴、似乱非乱,再辅以淡赭和石青的敷色,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山石的体势和质感。张松画树也不拘陈法,多半利用宣纸特性泼墨晕染,而后稍加勾勒整理。这样,山峦树木的泼墨点渍,坚硬山石的顿挫线条,空阔水面的帆船点缀及山石投影等,形成了相互映照的多重对比和变幻多样的笔墨趣味,给人以丰富而强烈的审美感受。《春雾太平湖》、《瀑飞溪流伴雨注》、《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傍山依水》系列组画等,都是他对山水画表现技巧有所开拓的生动体现。


     概而言之,张松的江南山水颇得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的要诀,他在深入钻研和把握中国画用纸和笔墨技法的基础上,注重画面的虚实、动静、俯仰、远近、疏密、轻重、枯润等的协调处理,使凝固的平面形象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充盈着运动的节奏和生命的韵律。他的绘画风格总体上趋向直率、苍劲、豪放,但又蕴籍着清新、秀丽、婉约的情调。他的写意山水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传统风骨和现代意识有机结合,洋溢着当代山水画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的精神。当然,张松的山水画也并非尽善尽美,若加挑剔,作品整体上透溢出来的书卷味不够,似有一点美中不足。少数作品,如收录《画集》中的《湖畔丛林》、《春回时分》等,勾勒山石的线条略嫌僵硬,速写线条的成分多而书法线条的成分少,缺乏灵动和变化,似也值得加以注意和调整。


     张松,号师山堂主,1952年生于江南鱼米之乡芜湖市。他自幼就爱画画,参军入伍也是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美术创作及其相关的组织活动中,其间曾先后到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深造。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黄山画会副会长、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画师、国家高级美术师。不论是从年龄、经历、阅历,还是从现在所达到的艺术水准看,他都具备了向更高艺术境界迈进的主客观条件,相信他一定会为中国山水画当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